世界胡椒看中国,中国胡椒看海南。8月19日,2023海南胡椒品牌推广活动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期间,《海南如此多“椒” 胡椒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科技论坛》举行,商界、学界等代表聚焦海南胡椒产业,共话胡椒产业发展新未来,推动海南胡椒成为中国“椒”傲。
2023海南胡椒品牌推广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参与论坛的嘉宾称,胡椒是世界应用最广泛、国际贸易量最大的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军工等领域。我国胡椒种植面积约40万亩,产量4万多吨,年均产值30多亿元,产业规模居世界第5位。胡椒产业的市场基础良好,产业前景广阔。
海南号称“中国胡椒之乡”,胡椒种植面积占全国产量九成以上,是全国胡椒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然而,长期以来,海南胡椒产业发展存在“大而不强”的难题,全产业链起步晚,链条不完善,导致价格行情低迷,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聚“椒”产业谋发展
老产业如何焕发新活力,海南胡椒产业如何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又如何让海南胡椒成为中国“椒”傲?
围绕以上问题,论坛嘉宾聚焦海南胡椒国际地位、国内市场行情、农民增产增收、政府政策支持、科技赋能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破译全产业链发展的密码,阐述此次论坛的宗旨,为海南胡椒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参考和路径。

杨建峰
“虽然我国胡椒引进发展历史短短几十年,但科技发展速度快,目前已有热科院、海大、农科院等众多科研单位,覆盖资源收集及新品种创制、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加工及工程化、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同时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整体科技实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胡椒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峰在“海南胡椒品牌推广论坛”环节中表示,当前胡椒产业亟待技术升级和创新,胡椒产业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需要科技支撑。

段宙位
“胡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到了向科技、向技术要效益的阶段。”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段宙位认为,如何向科技、向技术要效益,关键在二产,关键在加工,关键在高端产品开发。
那么,如何做好高端产品开发?段宙位建议从强化院地合作,科技赋能产业、挖掘胡椒药用价值,开发高端产品、讲好产品故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三个方面发力。

曾广进
海南农垦热作集团—海口东昌胡椒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广进认为想要挖掘海南胡椒潜力和价值要从加大科研投入入手,提高胡椒的知识产权专利性价值,保护企业的发展投入,引导行业可持续性发展。他建议从使用科研应用,开拓市场、加工封装科研,提升质量、智慧种植科研,降本增效等方面入手,推动产业兴农、产业助农,打造海南胡椒品牌。

黄宏磊
文昌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黄宏磊则认为,要强力推进胡椒全产业链发展,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改变胡椒产业的传统发展方式,促进胡椒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邓卫哲
农民日报海南记者站记者邓卫哲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老产业焕发新活力的“催化剂”。海南胡椒可多年存放,其耐储性是其他热带作物无法比拟的产业优势。同时,要着重解决复合种植、机械化施肥以及产品多元化开发这些能够提高综合收益和劳动效率的问题。
嘉宾们认为,海南胡椒产业不仅要抓专业化规模生产,更要在市场端持续发力,用市场的发展反哺产业的升级。未来海南可以在做强海南胡椒公共品牌上发力,建设以公共品牌为基础、地方特色品牌为有效补充的综合产业品牌体系,加快培育胡椒产业“链主”企业,强化全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构建胡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确保稳链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构建标准化加工技术体系
据悉,在科研力量方面,海南胡椒科研团队从世界20多个国家收集保存胡椒种质资源300多份,建立农业农村部海南胡椒种质资源圃,资源储备量居世界第二;选育的热引1号胡椒成为支撑我国胡椒产业发展的当家品种,良种良苗覆盖率90%以上;建立了我国胡椒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白胡椒亩产从引进之初的3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主产国;攻克胡椒连作障碍消减技术,较连作胡椒平均亩产增加40%,为这一世界主产国共同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据了解,海南胡椒国际地位和产品价值日益显著。海南科研团队通过全产业链自主创新攻关,建立了胡椒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在胡椒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胡椒生态高值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海南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反哺到柬埔寨等澜湄国家,助力热带香料饮料作物产业飘香澜湄,成为“丰收澜湄”的典型案例。同时,海南现已创新研发胡椒鲜果全利用等生态高值加工技术及配套设备,创制高附加值产品,构建标准化加工技术体系,破解传统泡水脱皮制成白胡椒存在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加工效率和效益低等突出难题,新技术和设备应用后实现了大幅度节水,省时和省工一半以上,资源利用率提高3成,产品附加值提高5倍以上,构建了标准化加工技术体系。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rICmXS5UAdvYp_KWShjgsQ